品读|孩子的话,唤醒我们的童心
*本文为《品读》2023年第3期内容
傍晚,我绕着小区散步。走在我前面的一对母子——那小男孩大约三四岁的样子,正和他的妈妈边走边聊天。
小男孩告诉妈妈,他的胳膊被蚊子咬了。妈妈便说“天快黑了,蚊子又出动了”。小男孩突然神来一句,“妈妈,蚊子是来地球上幼儿园的。它们的幼儿园是晚上才上课,和我们不一样哦。”
“为什么蚊子的幼儿园是晚上上课呢?”妈妈笑了,顺嘴问。
“哎呀妈妈,这还不简单吗?因为蚊子喜欢晚上呀!”
“那它们白天都干什么呢?”
“白天嘛,蚊子在睡大觉,玩游戏。它们还可以趴在树叶上,跟着风荡秋千,或者比赛谁飞得快……”
小男孩语气笃定,描述的情景就像是他刚刚亲见似的。
“哈哈哈……”妈妈被他的天真可爱逗得笑出了声。我在后面听着,也不由无声地笑了。
真是一出精彩绝伦的对话呀。孩子的话,如诗,如画,完全打破成年人的缜密逻辑,就那么信马由缰地编织着自己的想象力。而这样的童真,却像诗一样美;离奇、梦幻的语言,让你眼前浮现出惟妙惟肖的画面感。
陪伴女儿成长的这几年,我也感受到了她的妙语频出。她时不时冒出一句话,会让你听了为之一动:呀,这话还能这样说啊!
比如,有次我们出去吃饭,点餐时我问女儿想吃什么?女儿来了一句:“我要吃鸡手套。”
我脑袋里瞬间一片乱码。问旁边的点餐员:“这里有一道菜叫鸡手套吗?”她亦茫然地摇摇头。
在女儿比比划划地解释下,我连猜带蒙终于明白了女儿口中的神仙菜“鸡手套”,原来就是脱骨凤爪。鸡爪被去掉了骨头,软塌塌的,确实很像套在鸡爪上的一副手套啊!
弄清楚后我们都放声大笑。此后,鸡手套也成了我们家里说脱骨凤爪的代名词。后来再吃,我总是打趣地问女儿:“你要吃鸡手套吗?”
而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,其实是有期限的。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,他们的语言逻辑越来越规范,漫天飞翔的想象力也渐渐被现实框住。他们在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、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后,那种看似无厘头的语言,连自己都觉得可笑至极了。
我们家有一个红色的笔记本,记录着许多女儿幼儿时期说过的这些天真话。某年某月某日,简单的记述,有的仅女儿的一句话。闲时翻阅,一条一条,当时的情景便恍若眼前,让我不由得笑出了声。
孩子幼儿时期的话灵动活泼,生动形象。随时记录,还可以唤醒我们自己的童心。在与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对话,勾出他们更多有趣的童真时,我们也一样徜徉在一片天真烂漫的心境里。